72、沉默的反抗

這天正是佛陀在竹林每週一次說法的日子。一大群信眾前來聽他說法,其中包括了頻婆娑羅王和阿闍世太子。阿難陀尊者留意到,從其它修道中心前來的比丘人數,要比先前兩次說法的人數為多。提婆達多尊者也在座,他坐在舍利弗和摩訶迦葉兩位尊者中間。

再一次,佛陀說法剛完畢,提婆達多便立即站起來向佛陀頂禮。他說:「世尊,你常教導比丘過無慾無求的生活,只要在生活上有最必需的東西便足夠。我現在想提出五條新的僧規,以使我們的生活更符合簡樸的原則。

「第一,比丘應該只在森林裡居住,而不准在村中或城裡投宿。

「第二,比丘應該只靠乞食維生,而不准接納信眾在家裡的供食。

「第三,比丘應該用別人丟棄的破布縫製衲衣,而不准接受在家眾供奉的衲衣。

「第四,比丘應該只睡在樹下,而不准睡在小屋或樓房。

「第五,比丘應該只吃素食。

「世尊,如果比丘能依照這五條規定,他們一定可以達到無慾無求的生活。」

佛陀答道:「提婆達多,如來不能夠接納你提出的新規為强制性的僧規。第一,任何自願居住在森林的比丘是可以隨時這樣做的,但其他比丘仍可以在精舍、村落、或城裡居住。第二,任何只想乞食的比丘,可以拒絕接受信眾在家裡的供食,但其他比丘則仍然可以選擇接受在家供食,因為這樣做有助於法理的宣揚。第三,用破布縫衣,也應該是隨比丘的發心而行。只要他們擁有的衲衣不超過三件,比丘們便可以接納這方面的供養。第四,任何比丘可以自由發願只睡在樹下,但那些住宿在小屋和樓房內的比丘,也一樣很好。第五,只吃全素的比丘固然是難得,但只要比丘們知道牲口不是特意為供養他們而殺,他們仍可接受含有肉類的供食。提婆達多,在現行的僧規中,比丘們有很多機會與在家眾接觸。這樣,他們才可以與別人分享教理,從而使更多的人接觸到覺醒之道。」

提婆達多尊者問道:「那你是不肯接納這些新規定了,對嗎?」

佛陀答道:「對,提婆達多,如來不能接納。」

提婆達多鞠躬後便坐下,嘴角露出一絲暗自滿意的微笑。

當天晚上,佛陀在竹林的寮房裡休息時,對阿難陀說:「如來明白提婆達多的用意了。我相信僧團裡很快便會生起嚴重的分裂。」

事隔不久,阿難陀尊者在王舍城遇見提婆達多尊者,他們在路旁停下來寒暄。提婆達多向阿難陀透露他已經另立僧團,將在佛陀僧團之外,自行給追隨他的僧眾舉行誦戒、懺儀、安居、自恣日等儀式。阿難陀聽到這消息之後,非常難過,立刻回去通知佛陀。接下來在竹林舉行的懺儀上,阿難陀留意到有數百名平常參加的比丘缺席。他知道他們一定是去了提婆達多的修道中心。

懺儀之後,幾個比丘前來謁見佛陀。他們說:「世尊,跟隨提婆達多的比丘,都不停慫恿我們加入他的僧團。他們認為提婆達多的僧規比你的嚴正,並且拿你那次不肯接納提婆達多的五僧規為證明。他們說竹林僧伽的生活太過寬裕,根本與在家人的生活沒有兩樣。他們還說你只是空談簡樸的生活,不肯施行五僧規以確定比丘都應該過這樣的生活。他們認為你虛偽。世尊,我們並未被他們說服,因為我們都對你的智慧充滿信心。但一些比較年輕的比丘缺乏修行的經驗,尤其是那些經提婆達多授戒的弟子,都傾向於信服他的五條僧規。他們已決定今晚離開僧團,前去追隨提婆達多。我們認為應該讓你知道此事。」

佛陀答道:「請你們不要在這件事上太勞心。最重要的,是你們要好好地修行,作一個清淨高潔的僧人。」

幾日後,耆婆伽到靈鷲山拜訪佛陀,告訴他已有五百多名僧眾追隨提婆達多。他們全都居住於提婆達多在伽耶山的修道中心。耆婆伽還告訴佛陀,都城中正在進行一個秘密的政治活動,提婆達多也是其中活躍的份子之一。因此,他建議佛陀公開宣佈提婆達多已不再屬於佛陀的僧團。

提婆達多成立獨立僧團的消息,很快便傳開了。比丘們到處都被問及此事。舍利弗尊者指示他們以簡單的答覆回應,只需說:「種惡因的人,自然會受惡果之報。導致僧團分裂,是嚴重地違犯教義。」

一天,佛陀與幾位比丘談話時,提起耆婆伽建議他正式宣佈提婆達多不再屬於僧團一事。舍利弗尊者參酌之後,說道:「世尊,我們經常在眾人面前讚許提婆達多尊者的才智與德行,如果現在宣佈與他脫離關係,是否適當?」

佛陀說:「舍利弗,你過去當眾稱讚提婆達多,是否在說真話?」

「世尊,我當然是真心地稱頌他。」

「你現在公開斥責提婆達多的行為,是否也是說真話?」

「當然,世尊。」

「這樣便沒有問題了。最重要的,就是要說真話。」

數日後,在一個在家眾的集會上,比丘們向信眾宣佈提婆達多已被逐出佛陀的僧團,因而僧團不會再替他的行為負責。

在這一連串的事件中,舍利弗和目犍連兩位尊者都異常沉默,他們甚至對信眾的提問,都三緘其口,不願作答。阿難陀尊者察覺到這個情形,便問他們:「兩位師兄,你們對提婆達多的行徑,一直沒有表示意見。你們是否另有打算?」

兩位尊者微笑。目犍連尊者接著說道:「是的,阿難陀。我們會用自己的方法服務佛陀和僧眾。」

許多在家眾之間流傳著關於僧團分裂的閒言,大多數都歸咎於比丘之間互相嫉妒和器量狹小,另一些則懷疑別有隱情,以至佛陀要公開聲言與提婆達多脫離關係。不過,他們對佛陀和僧團的信心,始終沒有動搖。

一個風雨交加的早上,都城的人民驚聞頻婆娑羅王將要讓位給阿闍世太子的消息。新王就位的加冕儀式已擬定在十日後的月圓日舉行。頻婆娑羅王向來在作重要決定之前,都必定與佛陀商議,但這次他卻未直接從頻婆娑羅王處獲悉此消息,因此佛陀覺得事有蹊蹺。幾日後,耆婆伽再度來訪時,果然證實了佛陀的疑慮是對的。

佛陀與耆婆伽一起在山徑上行禪。他們踏著緩和寧靜的步伐,一邊觀察著自己的呼吸。走了一段時間,佛陀便請耆婆伽與他一起坐在大石上。這時,耆婆伽告訴佛陀,阿闍世太子已經將頻婆娑羅王軟禁。大王被囚於自己寢宮中,除了韋提希王后之外,沒有其他人可以與大王見面。大王的兩位最信賴的謀士,因為太子擔心他們會阻止他即王位,也同樣被軟禁。太子瞞騙他們的家屬,說他們在宮中有要事商議,不能回家。

耆婆伽之所以知道這麼多的內情,是因為他日前入宮替王后治病,才得知詳情。王后說,一個多月前的一個夜晚,御前守衛發現太子試圖潛入大王的寢宮,形跡可疑。搜查之下,他們發現他身藏利劍。於是,他們將他押到寢宮見大王,並向大王稟報經過。大王望著兒子,問道:「阿闍世,你為何要攜利劍入我寢宮?」

「父王,我是想來殺你的。」

「但你為何要這樣做?」

「我要自立為王。」

「你為什麼要殺父以為王?只要你與我商量,我一定會將王位讓給你的。」

「我原先不相信你會這樣做。但我顯然是錯了,請你原諒我吧。」

大王問他:「這是誰出的主意?」

阿闍世太子起初不肯回答,但經過大王不斷盤問之後,他承認是提婆達多尊者的主意。雖然當時已是深夜,大王仍召見他的兩位謀士,詢問他們的意見。其中一位認為行刺大王乃是死罪,因此應該同時處決太子和提婆達多,他甚至建議所有的比丘也都必需處死。

大王卻不同意。「我不能殺阿闍世,他是我的親生兒子。至於比丘們,他們已經申明不會負責提婆達多的行為。佛陀真有先見之明,他早已預料到提婆達多尊者會有此妄為,因而與他斷絕關係。但我也不想處決提婆達多尊者,他是佛陀的堂弟,而且曾是一位受人敬重的比丘。」

另一位謀士讚歎道:「陛下,你的慈悲真是無量!你堪稱佛陀的得意弟子。但你如何處置這個局面呢?」

大王說:「我明天會向百姓公佈我將讓位給我的兒子,阿闍世太子。他的加冕儀式可以在十日後舉行。」

「但太子意圖刺殺之罪又如何處置?」

「我原諒我的兒子和提婆達多。我希望他倆會從我的寬恕當中有所領會。」

兩位謀士和太子,都對大王深深作揖。大王還吩咐守衛不要將此事外揚。翌日,提婆達多尊者聽到大王讓位的消息後,便趕往城中謁見太子。後來,太子只告訴王后,提婆達多是來與他商議安排加冕儀典的。但兩日後,王后卻發覺大王與兩位謀士都被軟禁。耆婆伽最後説道:「佛陀世尊,我日夜禱告,只希望太子會在加冕後釋放大王和他的謀士。」

第二天,一個王宮使者送請柬來,禮請佛陀和比丘前往參觀加冕大典。全城的衛兵都忙著張燈結采,佈置街道。佛陀獲知提婆達多尊者將會帶六百比丘前往觀禮後,便召喚舍利弗尊者,對他說道:「舍利弗,我不打算參加加冕大典,也不希望我僧團裡的比丘參與。我們不能對這次不公平的暴行,作出任何支持的表現。」

佛陀和他僧團比丘的缺席,在加冕大典上明顯可見,人們的心裡都生起了疑問。不久之後,民眾都知道頻婆娑羅王和他的謀士遭受軟禁的事實,全國人民開始默默堅定地反抗新王朝。雖然提婆達多尊者自稱領袖,但民眾開始注意到他領導下的比丘,與佛陀的比丘有很大的分別。信眾開始拒絕供養提婆達多的徒眾。他們此舉,也同時代表著對新任大王的譴責。

當阿闍世王得知人民暗地裡對他拒不支持時,感到非常氣惱,但他卻不敢對佛陀或他的僧團有所行動。他知道如果他對佛陀不利,民眾必然會起而反抗,再者,鄰近對佛陀特別尊重的國家也不會坐視不理。憍薩羅的波斯匿王,一旦知道佛陀有難,甚至可能會出動軍隊以保護佛陀。阿闍世王唯有再與提婆達多從長計議。

【出處】

《律藏·犍度·小品》:7。《律藏·經分別·僧殘》:10。《大正新脩大藏經》:(1428)四分律。

提婆達多提出五條新僧規及另立僧團的事跡記載于《律藏·犍度·小品》7、及《律藏·經分別·僧殘》10。阿闍世太子意圖暗殺頻婆娑羅王的故事記載于《律藏·犍度·小品》7、及《大正新脩大藏經》(1428)四分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