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婆伽的芒果園既寧靜又遼闊,到處都可以見到比丘尼住的寮房。一天傍晚,一位名叫蘇巴的年輕比丘尼乞食完後,想要回到芒果園和佛陀商討一個問題。途中,經過一處幽靜偏僻的小徑時,一名年輕男子突然攔住她的去路。她感覺到這男子不懷好意,於是便開始觀察呼吸以保持鎮靜。她直望入這男子的眼睛裡說:「先生,我是個追隨佛陀之道的比丘尼。請你讓路給我回去尼舍。」
那男子說:「你還這麼年輕貌美,為什麼要把頭剃光、身穿黃袍這樣浪費青春啊?為何要活得像個苦行頭陀?聽我說吧,小姐,你這動人的身段應該穿著迦尸的絲綢紗麗才適合。唉,我真的從未見過像你這麼漂亮的女人。讓我來教你肉體上的享受,跟我來吧。」
蘇巴保持著鎮靜。「不要胡說。我要尋找的快樂,是從解脫和覺悟之道得來的。五慾只會導致痛苦。讓我過去吧,我會非常感激你對我的體諒。」
可是那男子不肯。「你的雙眸美極了,我從未見過這般美麗的眼睛。我可不會笨到就這麼放過你,我要你跟我來。」
那男子伸手去抓蘇巴,但她避開了。她說道:「先生,不要碰我,你絕不可以侵犯比丘尼。我選擇了修道的生活,是因為已厭倦了被慾望瞋心所負累的人生。你說我的眼睛美麗,好吧,我就把它們挖下來給你。瞎了也總比受你污辱為好。」
蘇巴的語氣十分堅決,那男子有點動搖,他知道這個比丘尼是真的會這樣做的。他往後後退了幾步,蘇巴繼續說:「別讓你的慾念驅使你犯罪。難道你不知道頻婆娑羅王已下令,要嚴加懲罰任何冒犯佛門僧尼的人嗎?如果你再不檢點,如果你再威脅我的貞潔或性命,你必會被拘捕處分的。」
刹那間,這年輕男子恢復了理性,他體會到盲目的情慾真的會導致痛苦。他踏步讓開了比丘尼的去路,又在後頭對她喊叫:「尼師,請原諒我。我希望你在精神之道上成功達到你的目標。」
蘇巴頭也不回地逕自向前行。
佛陀盛讚蘇巴比丘尼的勇敢和堅貞。他說:「比丘尼單獨在僻靜的路上行走是非常危險的,這其實也就是我當初不允許女子受戒的原因之一。蘇巴,從現在起,比丘尼都不應獨自出外。不論是渡河、入村乞食、或穿過田野森林,比丘尼都不可獨行。不論是在精舍、小屋、或樹下,比丘尼都不可獨睡。比丘尼出外或睡眠,都至少要有另一位比丘尼時時作伴,以便互相照應保護。」
佛陀轉過來給阿難陀指示:「阿難陀,請你記下這條新律例,並要求所有的長老比丘尼,將這條律例列入尼眾的戒律中。」
佛陀離開耆婆伽的芒果園後,便與眾比丘一起前往那爛陀。他們專念地慢慢步行,每個比丘都留心覺察著自己的呼吸。路上,有兩個苦行師徒走在他們行列的後頭,老師名叫須俾耶,他的弟子叫梵摩達多。他們一路上高聲談論著佛陀和他的教理,須俾耶對佛陀的教理諸多批評和譏諷,但奇怪的是,他的徒弟卻屢屢與他辯駁,認為佛陀的言教值得欽敬。梵摩達多以滔滔的辯才,打動了走在前頭聽到二師徒對話的比丘。
那天晚上,比丘們在菴婆羅樹林裡歇宿,這處密茂的樹林是王室的領地。頻婆娑羅王曾宣告人民,任何派別的精神修道者,都可以在菴婆羅樹林中休息。須俾耶和梵摩達多也在那兒度宿。
翌日早晨,比丘們互相討論兩位苦行師徒的對話。佛陀聽聞後,便對他們說:「比丘們,當你們聽到別人譏諷批評我或正法時,不要生起瞋怒或憤恨不平的感覺,這些感覺對你們只會有損無益。當你們聽到他人讚歎我或正法時,不要讓快樂、享受、或滿足的感覺生起,這些感覺也是對你們有害的。正確的態度是細心審察別人的批評,分辨哪些部分或許是正確的,哪些部分是不正確的。只有這樣,你們才有機會在學習上成就和進步。
「比丘們,多數稱讚佛、法、僧的人都只具備很表面的淺見。他們欣賞比丘們清淨無染和簡樸寧靜的生活,但他們看不到更深的層面。那些深得法要的人,不會說太多稱讚之詞,他們明白證悟的真實智慧。此等智慧甚深微妙且殊勝,超越所有一般言論思想。
「比丘們,這世上有無數的哲理、學說、和理論,很多人無止境地為自己的理論互相批評辯論。依據我的調查,目前世上數以千計的哲學和宗教理論,可以綜括為六十二派主要論說。從解脫證悟之道的角度來看,這六十二派論說都包含百般妄見,且造成很多障礙。」
接下來,佛陀便解說這六十二派論說的中心思想,同時揭露它們錯誤之所在。他先說有關過去的十八種學說——常住四論、部分常住四論、世界有邊無邊四論、詭辯四論、以及無因而有二論。他繼而解說四十四種有關未來的學說——相信死後靈魂存在的死後有想十六論、死後無想八論、非有想非無想八論、斷滅七論、以及現世涅槃五論。指出這些學說的錯誤之後,佛陀說道:「一個稱職的漁夫,會將漁網放進水裡來捕取海中的魚蝦。當他見到這些魚蝦竭力想跳出網外的時候,他會對牠們說:『無論你們跳得多高,你們始終都落在網內。』漁夫說得對,當今的千百種理論學說都落在這六十二派論說之網內。比丘們,不要墮入這個梵網之中。這樣做只會浪費你們的時間,而使你們失去修行正道的機會。千萬不可落入空談猜度的網內。
「比丘們,這六十二派學說和信念,都是由於人們被認知和感受所誤導而生起的。如果不修行專念,就不可能見到認知感受的真實本性。當你能徹視認知感受的根本和真性時,你便可以看到諸法互依和無常的本性。這時,你們便不會再被困於貪慾憂懼之網、或六十二妄論的梵網之內了。」
開示之後,阿難陀尊者出外散步,並專注集中地記憶剛才佛陀所說的每字每句。他想:「這是部很重要的經,我將稱它《梵網經》(Brahmajala Sutra)。這個網,囊括了這世間的所有妄論教條。」
【出處】
《長尼柯耶》:(1)梵網經,(2)沙門果經。《大正新脩大藏經》:(1)長阿含經21。《長老尼偈》。
蘇巴比丘尼的故事記載于《長老尼偈》。當時各家學派領導者的姓名和年紀皆記載于《長尼柯耶》(2)沙門果經,及散佈于許多其它經典。他們的學説理論可見於《長尼柯耶》(1)梵網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