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安住於當下

下一年的春天,佛陀在俱盧國的都城劍磨瑟曇城,給三百比丘講說了《念處經》(Satiparrhana Sutta)。這是一部關於禪修的基本經典,佛陀常說任何人修行此道,便可以使身心清淨平和、克服憂愁悲傷、滅除痛苦絕望、成就大智慧、體證解脫涅槃。之後,舍利弗尊者向僧衆宣稱這部經為佛陀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他鼓勵每個比丘和比丘尼都去研讀、背誦、和修行。

那天晚上,阿難陀尊者將全經複述一遍。「Sati」的意思是「住於專念中」,亦即是修行者需要時刻覺察自己的身、受、心、法等四念處——四個專念或覺察的處所。

首先,修行者要觀察身體——他的氣息;他行、立、坐、臥的四種體態;身體的活動,如前行、後退、看望、穿衣、吃喝、如廁、說話、洗衣等;身體的不同部分,如毛髮、牙齒、筋、骨、內臟、髓、腸、涎、汗等;構造身體的元素,如水分、空氣、熱能;以及身體從死去至骨駭成灰的壞滅過程。

觀身之際,修行者會察覺到身體細微之處。例如,吸氣的時候,修行者知道自己在吸入空氣;呼氣的時候,他知道自己在呼出空氣。吸氣而使全身平和安定時,他知道自己在吸氣而使全身平和安定。步行時,他知道自己在步行。坐著的時候,他知道自己在坐著。身體活動如穿衣喝水時,他知道自己在穿衣喝水。身體的觀想,並不只限於禪坐時才可以實行,而是整天都可以,包括乞食、用食、和洗缽時。

在受的觀想上,修行者要靜思感受的生起、發展、和退滅,及哪些感受是快樂、痛苦、或中性的。感受的來源,可以是身或心。當修行者感到牙痛時,他察覺到痛的感受是來自牙痛;當修行者因為別人的讚美而高興時,他知道自己是因為得到別人的讚美而感到高興。修行者需要深切觀察,以平息他的每種感受,如此,他才可以洞悉每種感受的來源。感受的觀想,也不只限於禪坐時,而是隨時隨地都能實行的。

在心的觀想上,修行者靜思他心理狀態的存在。貪求的時候,他知道自己在貪求;不貪求的時候,他知道自己不在貪求。憤怒或昏沉時,修行者知道自己是憤怒或昏沉;不憤怒或昏沉時,他知道自己不憤怒或昏沉。集中或散亂,他都知道自己是集中或散亂。不論他是心懷豁達、心胸狹窄、心性閉塞、心念集中、還是大徹大悟,修行者都立刻知道。如果沒有體驗到這些狀態,修行者也立即知曉。修行者每刻都能察覺及確認當下一刻所生起的心理狀態。

在法的觀想上,修行者先觀想五蓋——五種妨礙解脫的障礙(貪慾、瞋恚、昏沉、掉悔、疑惑)是否存在;合而為人的五蘊(色、受、想、行、識);六根和六塵;七覺支——七種導致正覺的因素(專念觀想、審察正法、勇猛精進、喜獲法益、心輕自在、集中正定、捨離妄法);四聖諦(苦、集、滅、道)。這些全都是心識產生的對境,亦即萬法之本。

佛陀詳細地解釋了四念處。他說任何人依此修行七年,就可得到解脫。他又說任何人依此修行七月,亦可能得到解脫。他説即使依此修行七日,也有可能得到解脫。

在一次佛法的研討會上,阿說示尊者提醒大家,這已不是佛陀第一次教導四念處。他其實已曾在不同的場合解說過四念處,只不過從沒有像這次說得那麼詳盡透徹。阿說示同意舍利弗所說,也認為每個比丘和比丘尼都應該背誦並修行這部經。

這年春末時分,當佛陀回到祗園精舍時,他遇到了一個令人聞名色變的殺人犯央掘摩羅。一天早上,佛陀進入舍衛城裡,發覺全城沉寂,彷如空城。家家戶戶都大門深鎖,街上一個人影也找不到。佛陀站在他慣常接受供食的一個住戶門前,屋主把大門打開一條窄縫,看清楚是佛陀在門外,才匆匆請佛陀進門。進屋之後,屋主趕緊拴起大門,再邀請佛陀坐下。他建議佛陀留在屋裡用食,他說:「世尊,今天上街會非常危險,因為有人看到殺人狂央掘摩羅在這一帶出沒。聽說他在別處殺人無數,每次他殺一個人,便割下受害人的一隻手指,串在他頸上的繩環上。他們又說,他曾經一次殺了百人,把死者的手指串成護身符,掛在頸上,好增強自己的邪力。有一件事更奇怪,就是他從不偷取死者身上的財物。波斯匿王已組織了一支軍警部隊來緝捕他。」

佛陀問道:「為什麼大王要出動一整隊士兵來對付一個人?」

「尊敬的喬答摩,央掘摩羅是個非常危險的人物。他的武功非凡,曾在街上一個人打退四十個圍攻他的人,其中大部分人都被他殺死,而剩下來的幾個只好落荒而逃。傳說他藏匿於闍里尼森林,自此之後,便再沒人敢路過那裡。不久前,二十個武裝警衛潛入森林試圖逮捕他,只有兩人活著逃出。既然現在央掘摩羅在城裡出沒,當然沒有人敢外出了。」

佛陀謝過屋主告訴他這麼多有關央掘摩羅的背景後,便起身請辭。雖然屋主極力挽留佛陀,但佛陀仍堅持要離去。他說只有繼續如常乞食,才能維持民眾對他的信賴。

正當佛陀在路上緩慢專念地步行的時候,他聽到後面遠處有人奔跑的聲音。他知道這是央掘摩羅,但他不覺得恐懼。他繼續緩步前行,察覺著四周圍以及內心發生的每一動態。

央掘摩羅突然呼喝:「僧人,止步!停下來!」

佛陀沒有理會,繼續穩步前行。從央掘摩羅的腳步聲,佛陀知道他已從奔跑轉為急行的步伐,而且離自己不遠。雖然佛陀今年已經五十六歲,但他的視聽能力仍十分敏銳。他手裡持著的,只有乞缽。回想起從前年輕時候那個矯健敏捷的太子形象,佛陀淺笑。那時候,沒有一個年輕的對手能打中他一拳。佛陀知道現在央掘摩羅已緊貼在他後面,而且手執武器,但是他依然繼續從容地緩步前行。

當央掘摩羅終於趕上來時,他與佛陀並肩而行,並說道:「僧人,我叫你停住,為什麼你不停下來?」

佛陀繼續前行,同時說:「央掘摩羅,我很久以前已停下來了。是你自己沒有停下。」

佛陀的回答異乎尋常,央掘摩羅一時愣住了。他擋住佛陀的去路,迫使佛陀停下來。佛陀望進央掘摩羅的眼裡,再一次,央掘摩羅愣住了。佛陀的雙眼,閃耀如兩顆星星。央掘摩羅從未遇過一個人,眼裡散放著如此安詳自在的目光。平時所有見到央掘摩羅的人,都會大驚失色,慌忙逃跑,為何這個僧人一點都不顯得懼怕?佛陀望他的眼神,就像就是望著一個朋友或兄弟那般。佛陀知道央掘摩羅的名字,那表示他也應該知道央掘摩羅是什麽人,也必定知道他的惡行,他怎能面對一個殺人狂而仍然那樣平靜輕鬆?央掘摩羅忽然感到自己無法抵擋佛陀那慈和的目光,他說:「僧人,你說你已停了很久,但你還在前行。你又說我才是還未停下來。你這是什麼意思?」

佛陀答道:「央掘摩羅,我很久以前已停止做那些傷害眾生的惡行。我學會了如何保護所有生命,而不只是人類的生命。央掘摩羅,一切眾生都想生存,他們全都懼怕死亡。我們必須滋長慈悲心以保護一切眾生的生命。」

「人類並不互相愛護,我又為何要愛護他們?人類殘忍虛偽,不把他們殺光,我是不會罷休的。」

佛陀溫和地說:「央掘摩羅,我知道你曾因為其他人的作為,而受過很多痛苦。有時候,人類是非常殘酷的,這全是因為他們的無明、瞋恚、貪慾、嫉妒所至,但人類其實也可以對別人慈悲和諒解的。你可曾遇見過比丘?所有比丘都發願要保衛一切眾生的生命,也發誓要降伏貪、瞋、癡。不單是比丘,就是很多其他人的生活,都是以瞭解和愛心作為基石的。央掘摩羅,也許世上有很多殘酷的人,但仁慈的人也同樣存在。不要被那些壞人矇蔽了你的視線。我所行之道,是可以化殘酷為慈和的。瞋怒就是你現在走的道路,你應該停止,轉而選擇諒解和慈愛之道。」

央掘摩羅被佛陀的一番話打動了。但同時,他心裡覺得十分混亂,好像自己突然被人用刀割開,再把鹽擦進傷口裡一般。他知道佛陀的話是用愛心說出來的,佛陀沒有一點瞋心,也沒有畏懼。這僧人望著央掘摩羅,似乎當他是個堂堂正正、值得尊重的人。這僧人是否就是那個喬答摩,人們讚頌的佛陀呢?央掘摩羅問道:「你就是喬答摩沙門嗎?」

佛陀點頭。

央掘摩羅說:「真可惜我沒有早些遇上你。我已在毀滅之途上走得太遠,來不及回頭了。」

佛陀說:「不,央掘摩羅,作善行是永不言遲的。」

「我可以做什麼善行?」

「停止走這條憎恨和暴力的道路,那便是你最偉大的善行了。央掘摩羅,苦海雖無涯,回頭卻是岸啊。」

「喬答摩,即使我想這樣做,現在也回不了頭。以我作過的暴行,今後又有誰會讓我平安過活呢?」

佛陀握著央掘摩羅的手,說道:「如果你立願放棄心中的瞋怒而一心修行大道,我一定會保護你。發誓從新開始,替大眾服務吧。你無疑是個聰明人,我肯定你在證悟的大道上,必可成就。」

央掘摩羅跪在佛陀面前。他把背上的短劍除下,放在地上,俯伏在佛陀的腳前。他雙手掩面,啜泣起來。過了許久,他仰頭說道:「我發誓放棄惡行。我會追隨你學習慈悲,求你接納我為徒吧。」

這時,舍利弗、阿難陀、優婆離、金毗羅等尊者,和其他幾位比丘同時抵達現場,圍繞著佛陀和央掘摩羅。看到佛陀無恙,而央掘摩羅又受持三皈依,他們都很高興。佛陀囑阿難陀給央掘摩羅一套衲衣,又請舍利弗到附近的住戶借了剃刀,讓優婆離為央掘摩羅剃頭。央掘摩羅就當場在那兒剃度受戒為比丘,他跪下來讀誦三皈依文,再由優婆離向他傳授戒律。之後,他們便一起回到祗園精舍。

接下來的十天,優婆離和舍利弗教導央掘摩羅怎樣持戒、禪修、和乞食。央掘摩羅比任何在他之前皈依的比丘都更奮發修行,兩星期後,佛陀探視央掘摩羅時,對他的改變也感到驚訝。央掘摩羅散發著祥和安穩的氣質,以及一種罕見的溫馴,其他比丘都因此而替他取了另一個名字,「不害」(Ahimsaka),意即「非暴力者」。其實,這就是他出生時所取的名字。縛悉底認為這名字很適合央掘摩羅,因為除了佛陀以外,沒有其他比丘比他的目光更充滿慈祥。

一天,佛陀入舍衛城乞食,同行的有五十名比丘,包括了不害比丘。他們走到城門時,看見波斯匿王騎著馬,帶領著一隊兵團,大王與他的屬下都全副武裝。大王見到佛陀,便立刻下馬,鞠躬頂禮。

佛陀問道:「陛下,發生了什麼事嗎?是否邊境被外敵侵擾?」

大王答道:「世尊,沒有別國侵略憍薩羅。我召集兵團,是要緝拿殺人犯央掘摩羅。他非常凶悍,至今都還沒有人能將他繩之於法。兩星期前,他被人發現在城中出沒,百姓們仍然活在恐懼之中。」

佛陀又問:「你確定他是一個如此危險的人物?」

大王說:「世尊,央掘摩羅對每個男、女、老、幼都有威脅。我未捉到他處死之前,是不會罷休的。」

佛陀再問:「假如央掘摩羅已痛改前非,發願不再殺戮,而且立誓為比丘,從此尊重所有眾生,你還需要將他拘捕處決嗎?」

「世尊,如果央掘摩羅成為你的弟子,持戒不殺,過著清淨善良的比丘生活,我便無限快慰了!我不但會饒他一命,給他絕對自由,還會供養他衣食藥品。但是,只怕這種可能性很小吧!」

佛陀指著站在他背後的不害,說道:「陛下,這位僧人就是獨一無二的央掘摩羅,他已受戒為比丘。過去這兩個星期,他已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了。」

波斯匿王只覺站在這樣一個殺人狂魔的跟前,令他有點不寒而慄。

佛陀說:「陛下,你不用害怕。央掘摩羅比丘比一把泥土還要溫馴。我們現在都叫他不害。」

大王凝望著不害許久,然後向他鞠躬作禮。大王問道:「尊敬的僧人,你出自何家?父親的姓名是什麼?」

「陛下,我的父親名叫伽伽。我的母親名叫曼特尼。」

「伽伽曼特尼子比丘,請讓我給你供養衲衣、食物、和藥品。」

不害答道:「謝謝陛下,但我已經有三件衲衣了。我每天都乞到食物,而暫時也不需要藥品。您的心意,我由衷地感謝。」

大王向他再鞠躬後,便轉過來對佛陀說:「覺悟的大導師,你的德行真是美妙極了!沒人能像你這般,替劣境帶來美好與和平。別人用武力都解決不來的,你卻以你的大德迎刃而解。請容我致以深切的謝意。」

大王通知他的將軍們可以解散部隊之後才離去。各人也回到自己的崗位,執行他們日常的職責。

【出處】

《長尼柯耶》:(22)大念處經。《中尼柯耶》:(10)念處經,(86)鴦掘摩經。《中阿含經》:(81)念身經,(98)念處經。《大正新脩大藏經》:(120)央掘魔羅經,(125)増一阿含經(12,1)。

《念處經》收藏于三部經集:《中尼柯耶》10、《中阿含經》98、及《増一阿含經》12,1,是修習禪定的基礎經典。《中尼柯耶》10屬於上座部傳承,《中阿含經》98屬於說一切有部傳承,而《増一阿含經》12,1屬於大衆部傳承。央掘摩羅的故事可見於《中尼柯耶》(86)鴦掘摩經。在漢傳經典中,除了《大正新脩大藏經》(120)央掘魔羅經之外,許多其它經典亦提及央掘摩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