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釋迦國,佛陀進入了憍薩羅國北部地區。他與一百二十名比丘同行,其中包括很多來自貴族家庭的年輕人。他們在末羅族的阿奴波村附近一個園林歇息。伴隨佛陀同行的,還有舍利弗尊者、迦留陀夷、難陀、和學僧羅睺羅。
佛陀離開迦毗羅衛城不到一個月,釋迦族一個富有家族的兩個兒子,都欲受戒為比丘。他們名叫摩訶男和阿那律。他們家族擁有三座豪宅,供三個季節之用。最初,摩訶男希望像他幾個朋友一樣,出家為比丘,但當他知道弟弟也有此意,便改變了初衷。因為摩訶男家裡只有兩個兒子,他認為兩兄弟都去出家有點不妥。於是,他便寧願弟弟得償所願,讓他去向母親請准出家。
但是,當阿那律稟請母親時,他母親大力反對:「我一生的快樂就在兒子身上。我絕對不能忍受你出家的。」
阿那律提醒母親當時出家的貴族大有人在。他向母親解釋,修行不只能令那出家的人平和快樂,還可使家庭社會都融洽。因為阿那律曾在尼拘律園參加過多次佛陀的講座,所以他滔滔不絕地為母親解説法要。最後,他的母親說:「很好,我就讓你去吧。但有一個條件你要先做到,那就是要你的好朋友跋提也同意跟你一起當比丘。」
他母親十分肯定跋提是不會願意當比丘的。他是王族成員,且在朝廷裡任職高位。他的權位和名望都是一般人很難捨棄的,更何況是為了過那種清貧的比丘生涯。但阿那律立刻前去找他的朋友。跋提是北方數個省份的總督,有很多士兵在他統領之下,即使他自己的宮殿也是守衛森嚴。他的辦公總部更是不停有重要人等進出。
跋提以阿那律為貴賓接待。
阿那律告訴他說:「我想出家追隨佛陀為比丘,但你卻是我不能這樣做的原因。」
跋提大笑起來,「你在說什麼?我何曾阻止你當比丘?如果可以的話,我只會盡量成全你。」
阿那律於是說明他的處境。最後,他說:「你剛才說你願意盡力成全我,但唯一的辦法就是你也去當比丘。」
跋提覺得左右為難。他並非對佛陀的覺醒之道不動心,其實他早已私下嚮往比丘的生活,只是目前暫時不可能罷了。他答道:「七年後,我便會當比丘,你等著吧。」
「七年的時間太長了。誰知道我那時是否還活著?」
跋提大笑。「你為何這樣悲觀?好吧,就給我三年,那時我一定會去當比丘。」
「即使三年時間都太難耐了。」
「好吧,那就七個月。我需要時間安排家裡的一切,還得找人代替我處理政務。」
「為何一個準備出家的人,需要那麼多時間打點一切呢?一個比丘應該可以隨時放下一切,去尋求自由解脫之道。等得越久便越容易改變主意。」
「好了,好了,我的朋友。給我七天便與你出家吧。」
阿那律喜出望外,趕緊回家告訴母親。她做夢也想不到跋提總督竟然這麼容易就放棄自己的權勢高位。她突然感到解脫之道的力量,而比以前更能夠接受兒子出家。
阿那律慫恿他的幾個好朋友加入他的行列。他們是婆咎、金毗羅、提婆達多、和阿難陀,全都是王族血統的公子。他們約好一天,在提婆達多的家裡集合,出發尋找佛陀。除了阿難陀仍才十八歲之外,他們全都已屆成年,但阿難陀早已獲得父親的允許,讓他跟隨兄長提婆達多。六位公子乘坐馬車來到臨近憍薩羅邊境的小鎮,因為他們聽說佛陀正在阿奴波村附近歇息。
阿那律提議大家在過境前把身上的珠寶飾物全部脫下來。於是他們將項鏈、戒指、手環等全裹在一件斗篷內,並同意找個窮苦人送給他。他們留意到路旁有間小理髮店,由一個與他們年紀相若的男子掌管著。他雖然衣著簡陋,但樣貌英俊。阿那律走進店內請教他的名字。
那年輕理髮匠答道:「優婆離。」
阿那律問優婆離可否指引他們越過邊境。優婆離很樂意地親自帶領他們。分手時,他們把包著珠寶首飾的包裹送給他。阿那律說道:「優婆離,我們欲追隨佛陀為比丘。這些珠寶對我們已經沒用了,我們想把它送給你。這些應該足夠讓你下半生過得安枕無憂。」
幾位公子與優婆離道別後,便越過了邊境。當這個年輕理髮匠把包裹打開,閃閃生光的寶石頓時令他眼花繚亂。他來自社會的最低階層,他家的人從未擁有過一兩金子或甚至一枚小小的戒指。如今在他眼前的,卻是一整包的貴重珠寶。但他並不覺得高興,反而感到慌亂起來。優婆離雙手緊抱這包寶石,他一向擁有的安全感頓然消失。他知道很多人是會為得到這些東西而動殺機的。
優婆離細心反省。那些王族公子都為了成為比丘而寧可捨棄名位財富,他們肯定是明白到名位財富所帶來的,只是危險與負累。剎那之間,他也想放下這包珠寶,跟著這些公子去尋找真正的平和喜悅與解脫。優婆離再沒有絲毫的猶豫,隨手將包裹掛到樹枝上,由得第一個路過的人拿去。然後他也越過邊界,很快便趕上幾位王孫公子。
看見優婆離從後頭追上來,提婆達多很奇怪地問道:「優婆離,你為何跟上來?我們給你的珠寶在哪裡?」
優婆離喘著氣,解釋說他已把珠寶留給第一個過路人,並表示他對財富感到不自在,而希望加入他們的行列,在佛陀的教導下成為比丘。
提婆達多笑起來。「你想成為比丘?但你只是個……」
阿那律打斷了提婆達多的話。「很好!很好!我們很高興你的加入。佛陀一向的教導是,僧伽如大海,比丘如河川流入大海而與之合而為一。雖然我們出自不同的階級,但加入僧團後,我們便是沒有任何界線劃分的兄弟了。」
跋提伸手與優婆離握手。他自我介紹為釋迦國北部前總督,又介紹其他公子給優婆離認識。他們互相行過見面禮,便七個人一起繼續行程。
他們第二天便到達阿奴波村,獲悉佛陀正住在城東北兩里外的一個森林,於是他們趕往森林拜會佛陀。跋提代表眾人,向佛陀道明來意。佛陀首肯接納他們為比丘。跋提還表示:「我們希望優婆離可以先剃度,好讓我們先禮他為師兄,以剷除我們之間的所有虛慢和歧視。」
佛陀便先替優婆離授戒。因為阿難陀還只有十八歲,他便受了沙彌戒,待他滿二十歲才受具足戒。現在,除了羅睺羅,僧團裡最年輕的比丘就是阿難陀了。羅睺羅當然十分高興見到阿難陀。
受戒後僅三天,他們便跟隨佛陀和眾比丘前往毗舍離。他們在那裡的摩訶伐那(Mahavana,即大林)園林住了三天。之後,他們走了十日才到達王舍城的竹林精舍。
迦葉、目犍連、憍陳如三位尊者與竹林精舍的六百比丘都很高興再見到佛陀。頻婆娑羅王獲知佛陀回來,便立刻前來拜訪。竹林精舍的氣氛充滿歡樂溫馨。雨季快將來臨,憍陳如和迦葉尊者都已妥善作好安居的準備。這是佛陀證道後的第三次安居。第一次是在鹿野苑,而第二次是在竹林精舍。
跋提在從政之前,曾經全心全意地研究精神生活。現在來到竹林精舍,在迦葉尊者的教導下,他專注地修行,幾乎把全部時間都用於禪修。他寧可睡在樹下而不睡在小屋裡。一晚,他在樹下禪坐時,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大喜悅,不禁高聲讚歎:「啊,喜樂!啊,喜樂!」
一個在附近的比丘聽到他的叫聲,便於翌日早晨報告佛陀,「世尊,我昨晚禪坐時,聽到跋提比丘高呼:『啊,喜樂!啊,喜樂!』他可能仍然記掛著他昔日的名位財富,所以我想最好還是向你報告。」
佛陀只是點頭。
午食之後,佛陀作了開示。開示完畢,他請跋提出來,在僧眾和在家眾前問他:「跋提,你昨晚深夜禪坐時,是否高呼:『啊,喜樂!啊,喜樂!』」
跋提合掌答道:「師傅,我昨夜的確曾經這樣高聲呼喚。」
「你可以告訴我們原因嗎?」
「世尊,昔日我為總督,生活在名利權勢之中。我所到之處都有四個士兵保護左右,我的宮中日夜有守衛巡邏,但我始終未有一刻覺得安全,時刻都感到擔憂和畏懼。現在卻不同了,我可以在森林裡自由坐臥,全無一點恐懼。相反地,我只覺輕鬆平和,並感到前所未有的愉悅。師傅,過了比丘的生活,使我不再覺得有任何放不下的人和事,這給我帶來無限的喜樂和滿足。我現在就像森林裡自由奔放的一隻鹿。昨晚禪坐時,這種體悟使我高呼『啊,喜樂!啊,喜樂!』請原諒我因此打擾到你和眾位比丘。」
佛陀在眾人之前稱讚跋提。「好極了,跋提。你已在自足和斷執的修行上跨越了一大步。你所感受到的安樂,是諸天人神都嚮往的。」
在安居期間,佛陀為很多新比丘授戒,其中包括一個很有天分的青年,名叫摩訶迦葉。摩訶迦葉是摩揭陀首富的兒子,他父親的財富僅次於國庫。摩訶迦葉的妻子,是來自毗舍離的跋陀·迦毗羅尼。他們結婚十二年,兩人都很渴望追隨心靈之道。
一天清晨,摩訶迦葉比他的妻子早起。忽然,他看見一條毒蛇正從他妻子垂在床邊的手臂旁爬過。摩訶迦葉連呼吸也不敢,唯恐驚嚇那蛇。不久,那毒蛇慢慢繞過迦毗羅尼的手臂,爬出房間外。這時,摩訶迦葉才叫醒他的妻子,告訴她剛才的情形。他們一起反思生命的無常和短暫,迦毗羅尼鼓勵摩訶迦葉盡快找位名師學道。摩訶迦葉曾聽過佛陀的名字,於是便立刻前往竹林精舍。他一見到佛陀,便知道佛陀是他真正的導師。佛陀也立刻便看出摩訶迦葉是個具備異常深度的人,因此為他授戒為比丘。摩訶迦葉告訴佛陀他的妻子也有意出家修道,但佛陀給他的答覆是女眾出家的時機尚未成熟,要她耐心等待。
【出處】
《律藏·犍度·小品》:7。《大正新脩大藏經》:(1428)四分律。《自說經》:(11,10)。
跋提體驗到正法的喜悅可見于《律藏·犍度·小品》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