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新的信念

兩星期後,淨飯王邀請佛陀到宮裡與家人聚餐。舍利弗也同時受邀請。喬答彌王后、耶輸陀羅、難陀、孫陀莉難陀、和羅睺羅都在場。在一家人親切的氣氛下,佛陀教導他們怎樣隨著呼吸觀息、如何向內心細察自己的感受、和行禪坐禪的方法。他一再強調,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修習專念,他們便可以超越生活上的擔憂、挫折、和煩惱。

羅睺羅坐在舍利弗的身旁,把一隻小手放在長老比丘的手裡。羅睺羅很喜歡舍利弗。

當佛陀和舍利弗準備返回寺院時,一家人都一起陪同他們走到大門。難陀看見佛陀欲合掌向每個人道別,便替佛陀拿過缽來。道別之後,佛陀卻沒有拿回自己的缽,令難陀感到有點奇怪,也不知如何是好,於是跟著佛陀走回寺院,等待一個適當時機再把缽還給他。當他們抵達寺院,佛陀問難陀願不願意在寺裡住上一個星期,以便深入瞭解比丘的生活。難陀一向敬愛長兄,便欣然答應。其實他也是真的有點嚮往比丘悠閑恬靜的生活。一個星期過後,當佛陀又問他願不願意在佛陀的引導下出家數月,難陀毫不猶疑地答應了。佛陀請舍利弗為難陀授戒,並給他基本的指導。

佛陀曾與大王商討過讓難陀短期出家的事。大王和佛陀都認為難陀雖然是個善良的好青年,但卻缺乏成為君主所需的堅毅性格和決心。佛陀認為他能幫助難陀建立清楚的思惟和堅決的意志,大王也十分贊同。

可是,不到一個月,難陀便開始憶念他的未婚妻,美麗的闍羅芭達·卡利婭尼。雖然他極力隱藏他的思念,但佛陀很清楚地看出他的感受。一天,佛陀對他說:「如果你想達到你的目標,首先必定要克服你對感情的牽掛。全然投入自己的修行並鍛練你的心念吧。只有這樣,你才能成為一個真正能幹而賢能的君主。」

佛陀又囑舍利弗安排別讓難陀到卡利婭尼居住的地區乞食。難陀獲悉後,心裡對佛陀真是又感激又怨恨。他知道佛陀能看透他的心思和需要。

羅睺羅很羨慕叔叔可以在寺院裡居住,他也很渴望自己可以這樣做。但當他請母親允許時,母親只撫著他的頭,告訴他要等他長大很多之後才可以成為比丘。羅睺羅問他母親怎樣才可以快些長大,她告訴他要每天吃得好和做運動。

一天,當耶輸陀羅看到比丘們在王宮附近乞食,她轉身對羅睺羅說道:「你要不要跑下去見佛陀?再問問他有什麼要傳授給你。」

羅睺羅跑到樓下。他很愛母親,但也愛父親。出生以來,他都整天和母親在一起,而從未和父親生活過一天。他很希望能像難陀那樣,可以每天在佛陀身邊。他飛快地跑過前院,衝出南門,直到追上佛陀。佛陀笑著把手伸出來。雖然春天的陽光已開始炎熱,但羅睺羅感到自己受到父親的愛庇蔭保護。他抬頭望著佛陀說:「在你身邊很清爽涼快啊。」

耶輸陀羅在王宮陽台上看著他們。她知道這一天佛陀會答應讓羅睺羅跟他回到寺院。

羅睺羅問佛陀:「您要傳授些什麼給我?」

佛陀說:「你到寺院來,我便親自傳授給你。」

當他們回到寺院,舍利弗把自己的食物分一些給羅睺羅,羅睺羅坐在佛陀和舍利弗中間靜靜地吃著。他很高興見到他的叔叔難陀。佛陀告訴他當晚可以在舍利弗的小屋過夜。所有的比丘對羅睺羅都很熱情,使他真想在寺院裡永遠留下來。但舍利弗對他解釋說,如果他想留下來,他首先要成為比丘。羅睺羅拉著舍利弗的手,請舍利弗問佛陀可否為他授戒。當羅睺羅親自問請佛陀時,佛陀點頭首肯,並囑舍利弗為這個男孩剃度。

舍利弗最初還以為佛陀只是開玩笑。但當他見到佛陀的肅穆表情,他問道:「但世尊,一個這麼年輕的小孩,怎能當比丘?」

佛陀回答:「我們可以訓練他,替他準備將來受具足戒。現在就先讓他發願成為沙彌吧。他可以負責在比丘坐禪時,趕走來騷擾的烏鴉。」

舍利弗替羅睺羅剃頭,又給他授三皈依。他教羅睺羅持四戒:不殺、不盜、不妄語、不喝酒。他將自己的一件衲衣剪裁成適合羅睺羅的大小,然後教他怎樣穿衲衣和持缽。羅睺羅看上去就像一個小型的比丘,他跟舍利弗睡在同一個小屋,每天隨著舍利弗到鄰近的村莊乞食。雖然成年的比丘都是日中一食,但舍利弗擔心羅睺羅在這個成長的時期缺乏足夠的營養,因此讓他晚上多吃一餐。在家的徒眾也特地為小沙彌帶來乳汁和額外的食物。

當羅睺羅剃頭穿衲衣的消息傳到宮中時,淨飯王很不高興。大王和王后都很掛念羅睺羅。他們起初以為羅睺羅只到寺院小住幾天,沒想到他竟然留在寺院當起小沙彌。孫兒不在家,他們都感到異常寂寞。耶輸陀羅則是悲喜交集,雖然她也十分惦念兒子,但卻對兒子可以與父親相隔多年後有機會親近,感到非常安慰。

一天下午,大王與王后及耶輸陀羅一起乘御駕前往寺院。佛陀出來親迎,難陀與羅睺羅也出來向他們問安。羅睺羅興奮地跑到母親的懷裡,耶輸陀羅親切地擁抱他。接著,羅睺羅又過去擁抱祖父母。

大王向佛陀鞠躬後,以責難的語氣對他說:「你當初出家的時候,我已飽受煎熬。不久前,難陀也離開了我。我實在無法忍受再失去羅睺羅了。一個如我一般以家庭為重的男人,父子和爺孫的密切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你離開的時候,我皮如刀割。皮破之後,刀已割到肉裡。肉切開之後,現在刀已入骨。我認為你需要重新考慮你的所做所為。我希望你將來未獲人家父母批准,便不應替小孩剃度啊。」

佛陀盡量安慰大王,重覆解釋無常無我的真理。他提醒大王唯有每天不斷修習覺察專念,才是擺脫痛苦之門。現在難陀和羅睺羅都有機會過這樣的生活了。佛陀勸喻父親應該替他們高興,更鼓勵他也在日常生活中好好修習覺察之道以獲得真正快樂。

大王覺得舒服了一點。喬答彌和耶輸陀羅也因佛陀這番話而感到安慰鼓舞。

當天稍後,佛陀對舍利弗說:「從現在開始,我們沒有小孩父母的批准,不得接納他們加入僧團。請在僧規裡記錄下來。」

時間過得很快。佛陀和他的僧團已在釋迦國逗留了六個多月。比丘的數目已增加至五百多名,而在家眾更難計其數。淨飯王又另外捐贈一塊土地給僧伽建寺——悉達多太子位於都城北方的舊夏宮,包括圍繞著那裡的寬敞園林。舍利弗尊者安排了一眾比丘在那裡組織僧居。這新建的精舍替釋迦國奠下了修道的基礎。

佛陀希望可以趕回竹林精舍結夏安居,因為他曾向頻婆娑羅王和在那裡留守的比丘許下承諾。佛陀離開前,淨飯王再次宴請他,並希望他能再為一家人和釋迦族的成員說法。

佛陀利用這次開示教導眾人如何在政治上行道。他說大道能照明政界,幫助當政者為社會帶來平等與公正。他說:「修行大道會令你增長智慧和慈悲,使你更能為民眾謀福利。你不需要依靠暴力,就可以為國家帶來和平幸福。你不用對人施行處決、酷刑、或囚禁,也不需要充公財物。這並不只是一種理想,而是真正可以實現的。

「當一個政治家具備足夠的智慧去瞭解和愛,他才可以看到困苦、悲哀、和壓迫的真相。這樣的人,才能有辦法改革政制,以拉近貧富的懸殊差距,並終止對他人施暴。

「朋友們,政魁和統治者都應該做好榜樣。不要生活在奢侈的溫床裡,因為財富只會成為你與人民間的壕溝。過純樸而健康的生活,花時間服務人群,會比花在無聊的享受上更有意義。一個不作好榜樣的領袖,是不會獲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持的。如果你愛惜和尊重你的人民,他們也會愛戴和尊敬你。仁政與法治不同。仁政不倚賴懲罰。依照覺醒之道,只有仁道才可以導致真正的幸福快樂。」

淨飯王與在座眾人都留心聆聽。佛陀的王叔——提婆達多和阿難陀的父親——斛飯王爺說道:「如你所形容的仁政,固然很美好。但我認為只有你才具備這樣的賢德性格來實現此道。你何不留在迦毗羅衛城幫助釋迦國革新政制,以帶給所有人民和平、安穩、和快樂呢?」

淨飯王補充說:「我已經老了。假若你同意留下來,我必定立刻讓位予你。以你的德行、誠信、和才智,我肯定萬民都會支持你。我們國家的振興便指日可待了。」

佛陀沒有立即回答,只是微笑。他慈和地望著老父,說道:「父親,我已不再是一個家庭、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的兒子。我現在的家庭就是眾生,我的家鄉就是大地,而我的崗位就是仰賴他人慷慨的僧人。我選擇了這條道路,而不是政途。我認為這是我最能幫助眾生的道路。」

雖然喬答彌王后和耶輸陀羅知道她們不適宜在這種場合裡表示意見,但她們都被佛陀的話感動得涕淚俱下。她們知道佛陀所說的很對。

佛陀繼續對大王和在座人等宣說五戒,以及怎樣把它實行於社會和家庭生活中。五戒是幸福家庭與和平社會的基石。他詳細解釋每一戒條之後,作此結語:「假如你要人民團結,你必先得到他們的信任。如果政界領袖都受持五戒,人民的信任必定增長。具備了這等信任,國家自然事事能成,並可確保和平、幸福、和社會平等。創造以覺察為本的生活吧。過去的教條主義未能建立信任,也不鼓勵人人平等。讓覺醒之道貢獻一條新道路和新信念吧。」

佛陀答應他們這次前往摩揭陀後,將來一定會再回來迦毗羅衛。大王和眾人也為此感到快慰。

【出處】

《律藏·犍度·大品》:1。《大正新脩大藏經》:(1428)四分律。

净飯王對佛陀説的話,「你離開的時候,我皮如刀割。皮破之後,刀已割到肉裡。肉切開之後,現在刀已入骨……」幾乎逐字取自《律藏·犍度·大品》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