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我會在春天回去

就在第二天,佛陀和幾個大弟子便來探訪竹林。這裡的環境非常理想,正符合僧團的需要,周圍是將近一百畝的茂盛竹林,當中包括了不同品種的竹子。在竹林中央的迦蘭陀湖,正好給比丘們用作沐浴和洗衣,以及在湖岸行禪。充足的竹子,也更方便給年老的比丘建築小屋。佛陀的大弟子,包括憍陳如、迦葉、舍利弗都對竹林十分滿意,並立刻開始計劃在那裡安排一切。

佛陀說:「雨季不是遠行的好時間。比丘們都需要在雨中有地方修習。有了這個地方,他們就可避免因在外而生病,或踐踏被雨水沖到地上的蟲蟻。從現在開始,我希望比丘們每逢雨季都安居一處。我們可以知會當地的在家信眾,在這三個月的靜修時間前來供食。他們也可同時受益於比丘的說法開示。」這便是比丘雨季結夏安居的起源。

在目犍連的監督下,年輕的比丘負責用竹子、茅草、和泥磚給年長的比丘們建房舍。佛陀的小屋雖小,卻非常清雅。小屋後面長著一叢金竹,另一邊又長著更高的一叢青竹,使得屋後十分清涼。那伽薩摩羅比丘替佛陀築了一個木造矮台給他睡覺,又在屋後放了一個大陶缸給他梳洗。那伽薩摩羅這個年輕比丘,是從前優樓頻螺迦葉的門徒。他被迦葉指派為佛陀在竹林的隨身侍從。

舍利弗安排了一位在家弟子負責從城裡運送一個大鐘來供竹林精舍使用。他把大鐘掛在迦蘭陀湖邊一棵古老的大樹上。到了溫習和禪修的時間,便有人敲響大鐘以提醒比丘,因此成了專念修行中一個特殊的時刻。佛陀教導比丘們每當聽到鐘響時,都應該停下來細觀他們的呼吸。

在家弟子也幫了他們很多忙。迦葉向他們解釋結夏安居的意思。「這段時間是要讓比丘們有機會直接向佛陀學習解脫之道的修行方法。他們也會有更多的時間給自己作精進的修習,同時,又可避免踐踏雨季中特別多的昆蟲。你們可以在這三個月內以供食來幫助比丘。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每天帶來的食物,分量適中,不多不少。即使是家境清貧,只能帶來一兩片烙餅的,也可留下來聽佛陀或大弟子每天的講法開示。因此,結夏安居對比丘和在家眾都一樣有利益。」

這足以證明迦葉引領比丘和在家弟子都一樣出色。他負責與在家人聯絡,又打點一切供食和其他供養的安排。他確認沒有一個比丘缺乏自用的衲衣、乞缽、坐墊、毛巾、和濾水器。

結夏的第一天,僧伽都依照佛陀和大弟子悉心訂下的日程表進行。起床的鐘聲在早上四時敲響。清洗後,比丘們自習行禪。之後,他們交替地修習行禪及坐禪,直到日光在竹叢梢上露面才停止。通常這是乞食的時間。但因現在有在家眾前來供食,比丘便有多些時間跟個別依止的導師會面,深入地研究法要和討論修行上遇到的問題。那些被選作導師的比丘,都是依據他們在道上的修為而選定。憍陳如、阿說示、迦葉、舍利弗、目犍連、婆敷、摩訶那摩等長老們,每人需負責帶領五十至六十個學僧。其他導師則負責十至三十個學僧。每個新加入的比丘,都會有一個依止的導師如長兄般引導他修行。這種制度是由迦葉和舍利弗親自訂立的。

靠近中午時分,比丘都齊集在湖邊,手持乞缽,排行等候。食物平均地分配給每個人之後,他們便坐在湖邊的草地上靜靜進食。進食完畢,他們會把缽洗淨,然後面對佛陀而坐。有時,佛陀會宣說一些針對比丘修行,但也同時有助於在家修行者的教義。有時,他又會開示一些針對在家眾的教理,而同時也會讓比丘們得益。當有小孩在場,佛陀又會說些適合他們的法語,而這些多半都是關於他前世的故事。

有些時候,佛陀的大弟子會代他説法。這時,佛陀便會安詳地旁聽,以便他們說得準確明白時,給予他們一點鼓勵。說法完畢,信眾都各自回家,而比丘則會稍作休息,直至下午鐘聲再響,他們才繼續行禪坐禪。比丘一直修習至午夜才退下作息。

佛陀禪坐直至深夜。尤其在月明之夜,他喜歡把他的竹台移到室外,在涼夜的空氣中坐禪。將近天亮的時候,他又喜歡在湖邊行禪。時常保持著喜樂、輕鬆、平和的佛陀,不像年輕比丘一般需要那麼多的睡眠。迦葉也同樣禪坐直至深夜。

頻婆娑羅王經常忠實地拜訪竹林精舍。他不再像從前在棕櫚樹林時帶同那麼多的隨從侍衛。有時,他會與韋提希王后和阿闍世太子同來。但更多的時候,他是獨個兒來的。他會把馬車停在林外,自行徒步至佛陀的寮房。有一天,他看到比丘在雨中聽法之後,便徵詢佛陀的同意,在那裡建造一座大講堂,以供比丘在午食或聽法時免受雨淋。佛陀同意後,講堂的興建工作立刻開始。它的面積可容納至少一千比丘和一千在家眾,成為了精舍最有用的設施之一。

佛陀和大王經常會一起坐在竹台上暢談。於是,那伽薩摩羅便替佛陀造了幾張簡單的竹椅,以方便接待客人。一天,佛陀和大王坐在竹椅上時,大王傾訴說:「我其實有另一個你尚未見過的兒子。我很希望他和他的母親可以與你會面。他不是出於韋提希王后,他的母親名叫庵婆波利。他名叫耆婆伽,即將滿十六歲。庵婆波利住在巴連弗城以北的毗舍離,她不喜歡宮中的拘謹生活,又不重身分地位。她只珍惜她個人的自由。我供給他們多方面的需要,包括一個美麗的芒果林。耆婆伽是個聰明勤奮的少年,卻對軍政事務全沒興趣。他現在住在都城附近,攻讀醫學。我對他們非常愛護,也希望你如此對他們。大慈悲的尊者啊,如果你肯答應與耆婆伽和他的母親會面,我便安排在短期內讓他們到竹林來。」

佛陀微笑同意。大王於是合掌請辭,心裡滿懷感恩。

在這同一段時間,兩個很特別的客人從佛陀的家鄉迦毗羅衛來到了竹林精舍。他們就是佛陀的老朋友迦留陀夷,和他從前的馬車伕車匿。他們給精舍添加了一份很特殊的溫馨。

離開了七年多,佛陀也很想知道家裡的消息。他問迦留陀夷有關父王、王后、耶輸陀羅、難陀、孫陀莉難陀、他的朋友,當然還有他的兒子羅睺羅。雖然迦留陀夷一如以往地談笑風生,但他的臉上少不免多了歲月的留痕。車匿看上去也衰老了不少。佛陀與他們坐在他的寮房外面談了許久。他獲悉迦留陀夷現時在朝廷裡任職高官,是淨飯王最信任的參謀之一。兩個月前,他們獲悉佛陀已證得大道,並且正在摩揭陀弘法。家中每個人都為此高興,尤其是大王、王后、和耶輸陀羅。當大王遣迦留陀夷來竹林邀請佛陀返鄉時,迦留陀夷也感到十分興奮。起程之前的三天籌備,令他緊張得不能入睡。耶輸陀羅建議他帶著車匿一起來。當車匿知道迦留陀夷同意帶他同行,他開心得哭了起來。他倆經過一個月的旅程,才到達竹林精舍。

據迦留陀夷所說,大王的健康近年來已衰退了不少,雖然頭腦仍然十分敏銳。大王委任了幾個有才幹的大臣幫他料理國事。喬答彌仍然如以往一般活躍。難陀王子已經成年,並與一位貴族女子卡利婭尼訂了親。難陀年少英俊,喜歡打扮,但是大王擔心他不夠成熟穩重。佛陀的妹妹孫陀莉難陀現在已是個亭亭玉立、美麗高貴的女子。至於耶輸陀羅,從佛陀離開那天開始,她便不再配帶珠寶首飾。她的穿著非常簡單樸素,又賣掉她所有的名貴衣物,將得來的錢贈給貧苦大眾。當她知道佛陀只是日中一食,她也開始同樣這麼做。在喬答彌王后的積極支持下,她繼續她的救貧扶弱工作。羅睺羅已經九歲,長得健康又英俊,烏黑的眼睛閃耀著聰穎和決心。他的祖父母對他的疼愛,就像他們從前對佛陀一般。

車匿確認了所有迦留陀夷告訴佛陀關於家裡的消息,這些消息使佛陀暖在心頭。最後,迦留陀夷問佛陀何時才能回到迦毗羅衛。佛陀說道:「我會在雨季後回去。我暫時不想離開這班修行未上軌道的年輕比丘。過了這段安居時間,我便可以放心地離開他們了。但迦留陀夷!車匿!你們何不留下一個月左右來體驗一下這裡的生活呢?那樣,應該還有足夠時間讓你們回去告訴大王我雨季後的歸期。」

迦留陀夷和車匿當然很高興能留在竹林精舍小住。他們與多位比丘成了好朋友,也體驗到出家人平和愉快的生活。他們學會了怎樣在日常生活中修習覺察之道以滋養身心。迦留陀夷花了很多時間仔細觀察佛陀,佛陀的從容自在令他深深感動。很明顯地,佛陀已達到了一個不再追求慾望的境界。佛陀就像一條在水中游去自如的魚,或在天空中安詳飄浮的雲。他完全投入當下的一刻。

佛陀的目光和笑容就是他得到了精神解脫的印證。他不再被這世界上任何的事物束縛,而他卻擁有最多對別人的愛心和瞭解。迦留陀夷發現他的老朋友在精神道上把他拋離了很遠。一時之間,迦留陀夷發覺自己很渴望過一種如比丘般寧靜出離的生活。他願意放棄一切功名利祿和權勢地位,以及那種生活所帶來的焦慮。僅只在竹林住上了七天,他便私下對佛陀表示他欲剃度為比丘的願望了。佛陀對此感到有點意外,但還是微笑點頭以示接納。

車匿也同樣希望成為比丘。但礙於對大王一家有責任在身,他認為應該先向耶輸陀羅請辭,較為適當。因此,他決定等佛陀回到迦毗羅衛之後,才提出這個請求。

【出處】

《律藏·犍度·大品》:1。《大正新脩大藏經》:(186)佛說普曜經,(187)方廣大莊嚴經。《佛說普曜經》。《長老偈》。

迦留陀夷受净飯王之命邀請佛陀返鄉的内容見於《長老偈》(527-3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