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轉法輪

阿說示正在鹿野苑修習著苦行。一天,他坐禪之後,注意到遠處有個沙門朝他而來。當這人走近時,他才發覺原來是悉達多,於是便立即跑去告訴其他四人。

拔提說:「悉達多半途棄道,他吃飯、喝乳、又和村童共聚。他實在令我們失望。我認為我們沒有必要與他招呼。」他們五個決定不到大門迎接悉達多,又一致同意即使他自己進入鹿野苑,他們也不會理會他。但到頭來所發生的,卻與此完全不同。

當悉達多走進大門,這五個苦行者都被他散發著的莊嚴威儀所攝,立即站立起來。悉達多像是全身發光似的,他的每一個步伐都顯現出一種罕見的精神力量。他那透視人心的目光,把他們原想給他白眼的意念全然改變。憍陳如跑上前替他拿缽;摩訶那摩趕緊拿水來給他清洗手腳;拔提拉上凳子給他坐下;婆敷找了一大片棕櫚樹葉替他扇涼;阿說示則站在一旁,不知道應該做甚麼才好。

悉達多洗完手腳,阿說示才發覺自己可以奉上一碗清水。他們五個圍繞著悉達多而坐,而悉達多慈和地看著他們說:「兄弟們,我已找到了大道。我準備也為你們指引。」

阿說示對悉達多的話半信半疑。也許其他幾人也有同感,因為很久都沒人回應。最後,憍陳如脫口而出:「喬答摩!你半途棄道。你吃飯喝乳,又和村童一起。你怎可能會證得解脫之道?」

悉達多望入憍陳如的眼裡,問道:「我的好朋友憍陳如,你認識我已很久了。在這段時間裡,我曾對你說過謊話嗎?」

憍陳如承認他沒有。「是真的,悉達多,我從未聽你說過假話。」

佛陀說:「那請聽著吧,我的朋友。我已證得大道,也希望指引你們證得。你們將聽到我第一次說法。這些法並不是我所思惟而得的,它是我直接體驗的成果。請你們平靜專注地聽。」

佛陀的聲音那麼充滿靈性的威嚴,他的五個朋友都合上掌來望著他。憍陳如代表他們說:「我的朋友喬答摩,請你發慈悲心,把大道教授給我們吧。」

佛陀平和地開始說:「兄弟們,每個修行的人都應該避免兩個極端。其一是把自己沉醉於感官物慾的享受之中,其二則是以異行和苦行來剝削身體的需要。這兩種極端行為都必然導致失敗。我所找到的是不偏不倚的中道,它能帶領我們達至了悟、解脫、和自在。它就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八正道』。我就是依這八正道而得證了悟、解脫、和自在的。

「兄弟們,你們知道為甚麼我叫它正道嗎?這是因為它並不需要我們逃避或否定痛苦,而是令我們可以直接面對痛苦,因而得以降伏痛苦。八正道就是生活在覺察中之道。而念念專注就是它的基石。修習念念專注會使我們培養出定力來,而有了定力,我們才可以達至了悟。有了正定,我們自然也會有正確的覺察力、思想、言語、行為、工作、和勤奮。它所培養的了悟智慧,更會使我們從每一點滴的痛苦中解脫出來,而生起真正的平安喜樂。

「兄弟們,世上有四種真理,它們是:苦、集、滅、道,我稱它們『四聖諦』。第一聖諦是苦——痛苦的存在。生、老、病、死是痛苦;悲傷、憤恕、嫉妒、擔憂、惱慮、恐懼、哀愁等是痛苦;與親愛的人分離是痛苦;與你憎恨的人在一起是痛苦;對五蘊的執著和慾望也是痛苦。」

「兄弟們,第二聖諦是集——痛苦的根源。由於無明,我們看不到生命的實相,因而往往被困在慾望、瞋怒、嫉妒、傷心、憂愁、恐懼的火焰中。

「兄弟們,第三聖諦是滅——痛苦的破滅。清楚瞭解生命的實相就可以造成每一種苦惱的歇止,繼而產生平和與喜悅。

「兄弟們,第四聖諦是道——導致痛苦破滅之道。這就是我剛才解釋的八正道。八正道培養我們去留心察覺地生活。念念專注可使我們培養定力而達至了悟,之後,我們便可以從痛苦中解脫出來,而得到自在與安樂。我將會引導你們走向這條覺悟之道。」

正當悉達多解說著四聖諦的時侯,憍陳如突然感到心中有大光明映照。他可以嘗到他尋求已久的解脫,他的臉上泛起歡樂。佛陀指著他說:「憍陳如!你開悟了!你開悟了!」

憍陳如合起雙掌向佛陀鞠躬。他至誠恭敬地說:「喬答摩尊者,請你收我為徒。我在你的指導下,肯定可以大徹大悟。」

其他四個沙門也同時向佛陀合掌鞠躬,要求佛陀收他們為徒。佛陀示意他們起來,然後對他們說道:「兄弟們!優樓頻螺的村童給我取了『佛陀』這個名字。如果你們喜歡的話,也可以這樣稱呼我。」

憍陳如問道:「『佛陀』的意思不就是『覺者』嗎?」

「對。而他們稱呼我找到的大道為『覺醒之道』。你們認為這名字怎樣?」

「覺者!覺醒之道!很好!好極了!這些名字真確,而且簡單。我們都會叫你佛陀,又會叫此道為覺醒之道。如你剛才說,念念專注的生活就是精神修習的基礎。」他們五人都一致接納喬答摩為師,並稱他為佛陀。

佛陀對他們微笑。「兄弟們,請你們用豁達明智的心懷去修行吧。這樣,你們三個月後便可證得解脫之果。」

佛陀留在鹿野苑教導他的五個朋友。他們依循佛陀的教導,放棄了苦行的行徑。每天,三個沙門會外出乞食,回來後把乞到的食物分給另外三個一起吃。佛陀給每個人個別指導,使他們都可迅速進展。

佛陀教導他們諸法無常及無自性的真理。他又教他們觀想五蘊為五條不停流動的河川,因而明瞭當中實無任何永恆或個別的存在體。五蘊就是指色身、感受、思想、行念、意識。藉由靜思五蘊,向內反照,他們就可以看到他們自身與宇宙息息相關的微妙關係。

憑著他們的努力精進,他們五人終於證道。首先是憍陳如,而婆敷和拔提在兩個月後證得。稍後不久,摩訶那摩和阿說示也成就阿羅漢果位。

佛陀十分高興地告訴他們:「現在我們真正成為一個團體,我們就叫它僧伽。僧伽是那些生活在和諧與專念察覺之中的人的團體。我們必定要將覺醒的種子傳播到各處。」

【出處】

《律藏·犍度·大品》:1。《中尼柯耶》:(26)聖求經。《相應尼柯耶》:(LVI,11)。《大正新脩大藏經》:(109)佛説轉法輪經,(112)佛説八正道經。《佛所行讚》。《佛說普曜經》。

佛陀與五位苦行者的重逢記載于《律藏·犍度·大品》1、及《相應尼柯耶》(LVI,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